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是一部以“铁原战役”为主要内容的战役,参与战役的主要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团63军团,军长是隆道全。开战之前,龙道权对两万四千名志愿者发出了命令,要求他们勇敢而又坚定地抵抗敌军。所以,这位局长的家庭背景到底是什么?
贫穷的放牧者
龙道权,一九一三年八月十一日生于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中乡排形村的和头村,(段信发,段士俊,1913-2000)。他的爸爸是个诚实的农夫,16岁就当了佃户,也就是福泉。一年下来,七口之家,除了交田租之外,还缺七个多月的粮食,全靠段做苦役和拉车挣来的辛苦钱,以及购买番薯和其他的粮食。
他是最小的一个。由于家境贫寒,他的孩子经常生病,没有钱看病,也没有钱治病,所以,老二、老三、老四都死了,只有他和他的哥哥还活着。他的父母给他一个儿童新娘。
哥哥帮着爸爸干活,龙道权则在家里帮着养牛,帮着妈妈彭金妹干些杂活。
一九二○年,他七岁就上了私立学校。这间学堂是段氏一族出资建立的,读书的人都要付学费,由于贫穷无力支付学费,再加上家教对学生的体罚、打骂,龙道权在私立学校里呆了三年就退学了。
做服装的学徒
1923年到1924年间,他从学校退学,到家里帮母亲捡粪、放牛。
一九二四年十一岁时,他在离合头村八哩远的一家小店里,跟一名女教师学做手工。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机器,一切都是人工,师父们比较传统,也比较粗犷,只会教导学徒们做一些简单的工作,比如缝补、锁线之类的,并没有传授给学徒们。三年之内,没有任何俸禄,没有任何衣物,所有的一切,全部由他们负责。师父一不高兴,就会把自己的失败和无力,当成出气的对象。被骂一顿,被揍一顿也是有可能的。他的师父常常拿着戒尺,把他的脑袋给敲碎了。他吃了三年苦,当了三年的奴仆。经过数年的学习,他终于掌握了最基础的缝纫技术。
投身革命
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于一九二七年十月到达永新县三湾镇。那时候,三湾镇的龙道权,就是他的师傅。当他看见红军打土豪,分田地,开仓救济穷人的时候,他很高兴,很支持共产党和红军。自此,他心里萌生了一种革命的念头,因为他年仅十四岁,没有被允许加入红军,就加入了地方青年团。
一九二九年四月,十六岁的他,以一种荣耀的姿态加入了吉安县水东镇。接着,他又参加了对吉安的六次、七次、八次、九次进攻,在这次战役中,他的政治意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。
一九三○年八月,十七岁的龙道权,在对吉安进行了九度进攻以后,就果断地离家出走,在他的鼓动和带领下,全村二十余人一起加入了红军队伍。
在新中国成立后,除了龙道权活了下来,其他的都死了。根据《龙道权回忆录:无悔人生》一书,十九名同胞中,十八名因肃反活动而遭“左”倾政策所杀,另一名为战地而亡。龙道权能够活到现在,很大程度上是靠着他的细心和警惕,以及他本身就是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的身份。
在红军时期,龙道权个头不高,但人很帅,人也很精神,工作也很勤奋,办事效率也很高,得到了上级的赏识,被分配到了十二军团三十四师102团,担任团长刘型的通信兵。刘型和他情同手足,教育他学习了许多的知识、技术和政治知识。
刘型(1906-1981),字仲,小名少鑫,原籍湖南醴陵,江西平乡人。一九二六年加入了共产党,一九二七年五月加入了共产党。北伐战争期间,他参加了黄埔武汉的中央党校学习,参加了一次革命。刘型于一九二八年五月底登上井冈山,从此刘型又加入了这支伟大的革命队伍。抗日战争时期,刘型先后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,八路军政治部主任,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,八路军南下支队政治部主任,解放战争时期,全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副主任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他曾担任过湖南市委常委和秘书长,湖南省检察院检察长,北京地理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,农业部副部长,中纪委常委,全国政协常委。
一九三一年一月二日
当时,红12军团在东韶宁都抗击谭道源所在的部队,34团是主攻部队,在一片空旷地带突击时,被一颗枪弹击中面部,穿透肺叶,由担架送往后方医院救治,经过大半个多月的悉心救治,伤势虽好,但整张脸却变得畸形,鼻子也有点歪。他回到第十二军团第三十四军团102团,担任三连三班三班的班长。
龙道权在一九三一年七月到九月间,在中共三次反“围剿”时期,被抽调到了红军34师的政治和军事训练团接受培养,那时,红军师长打算把他安排到白地去做秘密的联络员,并让他改名换姓,不再是“段信发”,而是“龙道权”,自那以后,这个“龙道权”就成了他的绰号。
龙道权在解放初期,曾当过团的宣传队长,连指导员,营指导员,团特派员,师特派员,红五军保卫局局长,团政委,师(军分区)政委,师长(军分区)政委。在红军中,保卫工作人员的权利是很大的,他们不怕被参谋长批评,也不怕被师长责骂,就怕被保卫科叫去谈。但龙族却是个很好说话的人,在龙族中的口碑也不错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团63军政委,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,武汉空军政委,广州空军政委。
故土难离
龙道权于一九四○年一月被任命为抗大第二分校的保卫科科长和军事委员会委员。此时,同在第二部读书的山西女孩薛志毅,由朋友引见,彼此相爱,彼此相爱,并于校园内结为夫妻,并育有五子。
一九五○年,永新县中乡排形村的和头村,龙道权携妻儿回乡。得知龙道权这位老首长回国后,他的青梅竹马段信忠和段信爱,就去村里收拾了一下,还买了一只大猪,摆了一桌酒席,算是给龙道权的父亲请安。当他走进合头村的时候,看到村子里的人都在忙碌着,敲着锣,摆着一桌丰盛的宴席,他立刻去找了段信忠和段信爱,对他们说了一声谢谢,并说以后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,移风易俗,勤俭节约。村里的人也就不摆宴了。龙道权带着自己的朋友,走访了一家又一家的贫困户,给他们买了一些东西。三日来,他与妻儿一直呆在家里,没有受到别人的邀请,也没有去找当地当局的麻烦。
一九六二年春天,永新遭遇特大洪水,中乡中乡排形村合头组农田遭洪水侵袭,房屋坍塌,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。村干部赶到广州,向龙道全寻求帮助。龙道全对村民表示热烈欢迎,当即给永新县委书记吴隆开通了电话,要求吴县长给中乡排形村的合头拨1600元的款。村民用这些资金购置了12匹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和水泵,确保了200多亩水稻如期种植第二茬水稻,获得了巨大的好收成。
一九六四年,龙道权携妻儿重返永新县中乡排形村和头组,受到村民们的感激,一些亲戚朋友还特地带了一些当地特产,如油茶等,都被他一一婉拒,并说:“要谢谢,要谢谢党和当地。”
一九九八年七月,八十五岁的龙道权携妻儿,携妻儿,再次返回永新县合头村。现在是“双抢”的关键时期,非常的闷热。不过,他还是带着一家人,去农田里看望辛勤劳作的村民。他让自己的子女去田里收割水稻,种植水稻,让他们感受一下农耕的艰辛。龙道权专程去平南小学探望老师和学生,并捐赠5000块钱为该校购置计算机等设备。最终,龙道权送给了自己的小新娘一份礼物,算是对她的安慰。
龙道全于二○○○年二月在广州逝世,终年87岁。

